English

外地人在北京

2001-01-28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“我想在北京呆下去”

北京的冬天现出苍凉的寒意。在海淀黄庄的罗杰斯酒吧附近,一个衣着单薄的30岁左右男子单调地叫着:“软件要吗?游戏要吗?”

来北京之前,这位男子是安徽安庆附近的一个农民。高中毕业,没考上大学,不想种地,种地也挣不到钱。村里有不少壮劳力到外地打工,他听回来的人说在中关村卖软件能挣钱,就跟着出来了,来后卖起了盗版,一晃来北京都四年了。

他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平房里,四周尘土飞扬,只有七平米,肮脏、低矮、潮湿、阴冷。月租金二百多元,他还是觉得有点贵了,找了一个老乡合租。来北京这几年,他换过十几个住处,全是这样的破房子。遇上遣送盲流的高峰,连夜就得搬家。房间里只有两张床,纸箱反过来当饭桌用,门口一只生了锈的煤炉,用来烧水、做饭和取暖。有时他们会去早市买一堆贱卖的红薯,在冷冰冰的夜晚围炉烤红薯。

每天10点钟左右,他“上岗”了。他的货源来自另一个老乡,到他手上大约合四五块钱一张,他则卖八元一张。就是这三块钱的差价,让他能够在北京生存下去。最辉煌的时候,一个月挣过一千七八,现在平均一个月收入也能有一千出头。

来北京后,他大哭过一次,东西被抄了,还挨了几耳光。尽管如此,他仍表示:“北京人挺好的,我想在这儿呆下去。”

“在北京走一天算一天”

21岁的小麦家在河南农村,只上到初中就辍了学,成绩不好,肯定考不上大学,不如省几个钱。正巧北京的姨妈租了一个菜摊,缺人手,小麦就来北京卖菜了。

别看这个不算大的菜场,也是一个小社会,被金钱分割为三六九等。小麦说:“我们这种人,没本事租上肉摊和水果摊。就这1.4米长的摊子,一个月的租金就要五百块钱。菜场还强迫我们买他们的塑料袋,一个月下来,光塑料袋的钱就得四百。”

小麦每天清晨三点钟就起床了,寒风凛冽的冬天也是如此,穿上军大衣,蹬着板车,开始了一天的生活。20分钟骑到西苑的早市,为了能多挣一点钱,连扁豆都是打着手电筒一根一根地捡。小麦说,再苦也没种地苦呀。

他和姨妈起早贪黑地干下来,一个月也就能挣个七八百块钱,要填饱四个人的肚皮。来北京三年,他连电影都没看过,其他的娱乐就更谈不上了。他说:“第一次见到天安门时,心里挺激动的。说实在的,在北京呆惯了,还真不想回去咧。我没有文化,走一天算一天,也没有别的活法了。”

“北京,我就喜欢你”

32岁的雨静九年前从北大进修回新疆后,就下定了决心,一定要离开新疆,在北京扎下根来。可是在新疆,要想出来,对她来说只有一个途径——考研。她连着考了三年北大,最后还是因为英语没过线上了委培———这意味着户口和档案还得老老实实地在原单位呆着。

1997年,她带着三岁的儿子坐了三天三夜的汽车、三天三夜的火车,驮着大包小包回到北大。在北大只歇了一天,她又坐上火车把儿子送到长沙的爷爷奶奶家。

可是,在新疆当大学教师的老公又怎么办呢?正巧,一个管理民办大学的朋友对她说,你可以让你丈夫来北京上学,不用入学考试,论文能过就可以拿MBA学位。

她心动了,为此回家帮丈夫办好了辞职手续,房子被原单位收回,家里的东西该卖的都卖了。

丈夫来了,夫妻俩在北大附近租了一间九平米的平房。房东很难对付,平时用电饭锅下个面条都得小心翼翼。丈夫遇到不顺心的事会向她大吼:你说北京有什么好?你看我们住的什么破地方!儿子以后在哪儿上学?你说!

两年算是熬过来了,但她还是想呆在北京。她说,北京有这么多机会,是新疆根本无法比的。

她运气不错,快毕业时一家网站的老总对她很赏识,请她去做总编。

如今的网站效益都不好,虽说是总编,她的工资并不高。丈夫也毕业了,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。她说,孩子越来越可爱,她多想把他接过来,可是没有户口,在北京上学要花一大笔钱。她的父母还远在新疆,生病住了院,也无法回去照顾他们,作为女儿和母亲,她觉得自己都没有尽到责任。

她如此单纯地热爱这个城市,可为什么在这里生存却如此艰难呢?

(《中国青年》2001年第2期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